1月24日,学校疫情防控信息报送工作体系建立,组建了疫情防控工作群和各单位联络员工作群,1月30日校疫情防控数据日报小组成员全员上岗。 我们小组是4个人,面向学校30个统计单位、 54个联络员、4080名教职工、6323名学生。”工作十多日来,组长姚鑫对这些数据早已熟记在心。
凌晨一点的数据采集
当日数据的采集其实是从前一天的下午就开始的, 教育厅在前一日下午下达次日数据上报要求。 姚鑫是学校的总联络员, 每次接到通知, 他会对通知做一个简单解释, 有新办法就进行一个说明, 一方面和教育厅沟通、 一方面第一时间传达到学校信息报送联络员群里。 教育厅下达通知可能在下午 5、 6 点, 也可能到 9、 10 点, 姚鑫再解释、 再传达、 再沟通到各个联络员那里, 很多时候工作结束已是凌晨时分。
2 月 7 日晚 9 点半, 教育厅通知学校次日上午 10 时上报全校各类学生总数, 而在这之前要求上报仅为湖北籍学生总数。 时间紧、 统计数量大, 数据采集有很大难度。 特别是继续教育学院, 学生涵盖业余、 函授两种形式, 在籍近 2 万人,负责上报老师还在周至隔离, 无法来到学校调出数据, 只能联系他人代替, 远程指导操作, 这组数据终于在时间节点前顺利汇总完毕。
四个人的“战场”
学校疫情防控数据统计“战” 每日上午 8 点准时开始,作为“战役” 的中枢, 日报小组的姚鑫、 李博、 张浩、 王之石, 四个人戴口罩、 各自紧盯电脑上的数据, 112、 114 办公室, 就是他们的“战场” 。 “您好, 咱们单位报送的人数有误… … ” “您好, 咱们学院今天增加的人数没有说明情况… … ” “您好… … ” , 整个过程紧张但不忙乱, 每个人按照自己扮演的“角色” , 一步步主导着这场没有硝烟的“战役” 走向胜利。
107 条数据、 1500 多项统计内容, 是数据日报小组每天要处理的数据量。 采集、 汇总、 比对、 分析、 审核, 完成上报, 每天都要忙到中午 12 点半才能结束, 这样的场景已经连续十多日了。无论前一天工作到多晚, 第二天大家都准时到岗。 日报小组的李博家住得最远, 每天开车半个小时, 但他也从来没有迟到过。王之石 1 月 17 日手术刚出院, 24 日便接到工作任务,30 日到岗工作。 数据日报需要 4 个人及时沟通、 当面核对,所以王之石必须坚守在办公室, 因为手术创口没有很好的愈合, 王之石只能站着办公, 弓着腰, 一手拿着鼠标、 一手拿着电话, 一站就是一个上午、 一站就是十来天。 王之石一直硬撑着, 实在是伤口难受了, 他就低下腰去, 缓缓神儿。 工作刚开始的几日, 午饭只有方便面, 王之石也跟着大家一起
吃, 对伤口的愈合非常不利, 但王之石没有一句怨言。 劝他休息时, 他总会说: “这个数据还没有核对上, 我待会再休息… … ” 。
快、 准、 实, 他们是数据联络员
数据日报领导小组面对学校 30 个单位, 机关党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单位, 涵盖 20 个支部, 33 个部门, 教职工 483人, 联络员是党委副书记王瑞。 王瑞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 最小的才一岁半, 年前爱人还去湖北襄阳出过差。 1 月 24 日,王瑞接到任务, 她自觉居家隔离, 并迅速调整状态, 全力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。
王瑞首先以支部为依托, 成立机关联络员疫情信息报送群, 分组包片实现网格化全覆盖。 疫情形势不断变化, 统计表格也跟着调整, 数据统计越来越繁琐, 转达学校新要求时,她总是先充分吃透了学校的精神, 结合机关实际, 再向各支部联络员布置工作, 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估、 强调落实。 王瑞还根据机关实际设计了相关统计表格, 前一日与支部联络员联系, 详细了解支部所报每一个数据的来源, 掌握相关职工及其家人近期去向、 身体状况以及第二天可能要统计入表的各类信息。 经常是到了晚上 11 点多, 家人还听见她在接打电话。 面对庞杂的数据, 王瑞细致而耐心, 她说:“我一定要确保经我手的每一个数据快、 准、 实。 ”学校数据联络员群命名为“众志成城联络员” , 众志成城大可以大到这场疫情防控战、 小可以小到一个日报数据。26323 名学生、 4080 名教职工、 30 个统计单位、 54 个联络员, 数据由一个点、 到一条线、 再到一张网, 数据日报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坚信, 这张网织得越密、 全校的教职工就越安全、 这场抗疫战争的胜利就会越早到来。